9/05/2012

計算機程式補考後的人生 (1/2):世事難料

高中畢業的我沒有接觸過電腦,大學考上了電機系,一上和一下分別 2 學分的計算機程式是必修,學的是 Fortran。

當時流行 DOS,應用程式或網路應用很少。學校電腦是終端機連接到共用大型主機,面對只有命令提示符號的終端機輸入程式碼,心中充滿了疑惑,也提不起興趣。詢問班上學習良好的同學,似乎也無法幫我找出學習困難的原因。

一上時,低空飛過;一下時,我的計程補考。大二開學前補考過了,告訴自己要努力,計程真的是唯一補考或死當的科目 (1);但是,從此不碰電腦。

大四時,軟碟片裝反了,讀不到資料,只好硬著頭皮問了一旁的直屬學弟,看得出來學弟是忍住 (無奈的?) 笑意。研究所的室友問我什麼是 CPU,我說不知道,立即同意『我是電腦白痴』的說法 。

研一上修課『最佳化理論』,老師要求使用程式語言實現單形法 (simplex method)。準備出國的我自然要將成績弄得好看一點,況且前三名還有 12000 元的教育部獎學金;不過,用抄的拿高分似乎不光彩,於是買本書自己看,一週後竟然寫出約一千行的 C 程式。我從小喜歡數學,發現原來數學邏輯和程式語言的邏輯是相通的。

剛到美國念書的第一學期,在航空系修了三門控制工程 (control engineering) 方面的課程,沒想到也寫了大大小小二三十個程式。博士論文中的電腦模擬也使用 Matlab 完成。

畢業後應徵工作,大約可以分成硬體工程師、軟體工程師,對硬體不懂的我,當然是應徵軟體工程師。

後來回到學校教書,被分配到的科目是計算機概論和計算機程式,為了配合當時研究的需求,所以使用 Java 語言。大概使用一、二十小時的時間以準備四小時的課程,每當同學在課堂上練習除錯 (debug) 時,我便能夠一眼看出問題出在那裡,所以學生稱我為『 Java 之神』,我只能笑說我是努力之神。當時共同指導一位資管系第一名畢業的研究生 (2),為了研究需要一起讀資料庫的書。該學生雖然學過資料庫,但是碰到複雜的 SQL 語法時,仍然弄不太懂。我一看,其實只要從集合論的概念來瞭解便很清楚。

不知道我這些轉變的同學們,當他們聽到我在教計程時,總是可以看出他們疑惑或不安的表情 (3)。

資管系的同學 (或是一般的大學生) 便是面臨到這樣的問題。電機系可以分成七八個領域,不懂電腦,還有其他的選擇。但是,本系 (資管系) 的課程以軟體開發為主許多人畢業卻不會寫程式,也沒有培養第二專長,工作當然就難找。

畢業後,也有資管系同學發現 (沒有專業的工作) 薪水低且老闆機車,才去補習『資訊第二專長』,那些課程幾乎都是資管系的必修課!也有同學一開始到工廠上班,因薪水 22K 過低連學貸都還不起,改找寫網頁的工作,一起薪就有三萬二千元

計算機程式補考後的人生 (2/2):對教學的影響

(1) 大一時,學校還有補考,後來取消此制度。
(2) 該學生是在念成大的研究所,我是共同指導
(3) (2014/3/22) 研究所的同學笑說:『難怪現在的大學生程度不好』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